新聞報導 - 網路報馬仔 | |
作者 【代發】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 | |
2008/05/07, Wednesday | |
走過七年的時光 熄燈號 *現場備有茶點,請大家一起來為辦公室熄燈 |
2008-05-07
517(週六) ~ 熄燈號
【直播預告】台灣文化主體性與國家定位/陳郁秀 (文化總會最後一場演講)
| | | |
新聞報導 - 網路報馬仔 | |
作者 【訊息代發】國家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 | |
2008/05/06, Tuesday | |
從音樂家 《2008飛揚台灣系列講座》第五場 這是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的最後一場演講 5月17日下午3時感恩茶會、晚7時30分演講 指導單位:國家文化總會 |
2008-05-05
曹長青專欄 / 東吳大學的恥辱
■ 曹長青
雖然東吳大學在台灣是知名學府,但在國際上,即使海外華人中,都可能沒多少人知曉。我對東吳大學這個名字的熟悉,是通過台灣的電視政論節目,因為好幾位相當優秀的評論者都來自東吳大學,像徐永明、林建隆、羅致政、謝志偉等。
今天台灣的電視節目基本都走市場路線,這些教授所以常被邀請,主要因為他們口才好,有深入分析和臨場反應能力等,受到觀眾歡迎,給電視台帶來收視率。
一個大學有多位教授能經常上全國性電視政論節目,等於給東吳大學打免費廣告,不僅增加其全國知名度,還能幫助名揚海外(很多節目被海外網絡轉載,甚至上了YouTube)。
這樣的事如發生在美國,校長會表揚這些教授「為校爭光」,甚至提高薪水以示鼓勵。例如,我曾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和夏威夷「東西方中心」作過訪問學 者,東亞所所長黎安友教授是知名的台海問題專家,他一年能上一、兩次全國電視,都屬罕見了,校方和師生都引以為榮。東西方中心當時的主任奧森伯格也是知名 的中國通,他不僅鼓勵大家上電視節目,並作為考核成績之一,因這可使「東西方中心」揚名。在市場經濟的今天,大學也是一種文化產品,也有品牌競爭;哪所大 學有「名」,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生、更多的捐款、更高的地位。這在美國等西方國家,都是常識。
但在台灣,東吳校長劉兆玄卻 反其道而行之,要限制教授上節目,簡直愚蠻至極。這四位教授明顯立場親綠,而這位校長已被藍營內定行政院長。在這樣的敏感時刻,劉兆玄連「嫌」都不 「避」,似乎就是要通過這種公開壓制親綠教授上電視的機會,給「批馬者」一個下馬威,給馬英九一個「見馬禮」。真如網民所說「馬上,就封嘴」。
東吳大學所謂只是限制上電視次數,而非內容,完全說不通。因為沒有上電視這種形式,哪還有內容可言?在民主國家,任何崇尚言論自由的大學,都不會限制教授 課餘活動。東吳校方強調說,有教授一百四十多天有超過百天上晚間電視節目。如果這就成為限制次數的理由,那麼如果有教授一百個晚上都是寫政論文章、寫小 說,甚至看王建民打球,是不是東吳大學也要求事先「呈報」?如果教授們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晚上都去釣魚、都在看電視(不是上電視),大學是不是也要管? 大學要管教授校外時間怎麼使用和活動方式,就等於是要實行歐威爾《一九八四》中「老大哥」式的監控,這是對自由價值的挑戰!台灣所有教授都應該譴責東吳校 方的企圖,因為劉兆玄們做法,是損害所有大學教師的獨立地位和人格尊嚴,也損害台灣學界在國際上的自由形象!(作者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)
轉載自由電子報 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8/new/may/5/today-o4.htm2008-05-04
李筱峰專欄/從卓別林說到林志玲
「吾衰矣,久矣!吾不復夢見卓別林。」最近看到台灣的「藝人」爭先恐後地去尬上北京奧運舞台的一角,使我想起久未夢見的卓別林。
卓 別林是一位我頗欣賞的藝術家,我欣賞他,不只是因為他集編導、表演、作曲於一身,也不只因他詼諧的演技,而是因為他有深邃的哲學內涵與社會正義。卓別林 說:「我信仰自由,這是我的全部政治見解。」為此,他不理會納粹德國外交人員與美國法西斯團體的施壓,毅然編攝《大獨裁者》,不惜得罪政治勢力,向好萊塢 宣戰。
我又想起了樂聖貝多芬。有一次貝多芬在公園散步,遇到一位伯爵,伯爵藉機邀請貝多芬到官邸去演奏。貝多芬謝絕說:「對不起,像你們這 樣的伯爵很多,但貝多芬只有一個,不能隨便演奏!」貝多芬有這樣的志氣,怪不得他原先寫好要送給拿破崙的第三號交響曲,最後在聽到拿破崙稱帝的消息之後, 一氣之下扔進了垃圾桶!
我又想起了蕭邦。這位拒絕為外來統治者演奏的波蘭音樂家,帶著一把波蘭的泥土出國。在聞知波蘭正爆發反抗帝俄統治的革命時,內心掙扎著是否要回國參加革命,最後雖因父親的勸阻沒有回國,但蕭邦為多難的祖國哭泣、禱告,終於化悲憤為音符,寫下了不朽名作─C小調革命練習曲。
藝術家不僅擅長創造,最重要的是要有人類遠大的價值與正義感,諸如:人道、慈悲、人權、自由、民主…。這樣的內涵與精神,才是藝術的極致。真正的藝術家是不會隨波逐流,更不會趨炎附勢的。當然更不會取悅觀眾,趕集上市,把藝術當商品賣。
名演員李察吉爾關心西藏問題,對他有何好處?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為了中國助長蘇丹暴行,拒絕再當北京奧運的海外藝術顧問,對他有何好處?冰島歌后碧玉(Bjork Gudmundsdottir)在上海演唱〈宣佈獨立〉一曲,公開支持西藏獨立,對她有何好處?這些藝術工作者為何不迷信「政治歸政治,藝術歸藝術」,而勇於替被壓迫者呼號?也許可以藉史匹柏的這句話回答:「我的良知不允許我繼續像平常那樣工作。」
然而台灣藝人的良知是什麼?當北京奧運的聖火到處受到抵制而顏面盡失之時、當西藏人遭受北京政權屠殺而血流不止時、當中國的一千多顆飛彈繼續威脅台灣時,你們趕著替北京奧運唱歌表演是為了什麼?「藝人」的「藝」,不就是「藝術」的「藝」嗎?你們的藝術內涵又是什麼?
總 統大選期間,有位張姓女藝人恬不知恥的說:「我們才不在乎馬英九有沒有拿美國綠卡,只要能把經濟拚好,火星人來當總統都可以。」原來這般「藝人」的「藝術 觀」是「向錢看」的。怪不得有那麼多的「藝人」汲汲營營挺「藍」又挺「紅」。挺「藍」是因為藍色政黨長期擁有媒體影視的龐大資源;挺「紅」是因為紅色政權 統治下的「祖國」擁有廣大的聽眾市場,這確實夠讓他們「拚經濟」了!
為了「拚經濟」,台灣的「藝人」患了骨質疏鬆症!想起去年西藏小姐次仁瓊達拒絕接受「中國西藏」的名義,憤而退出國際旅遊小姐選美,而台灣的小姐卻麻木無知地披著「Chinese Taipei」名條走秀;想起崇尚人權、支持台灣獨立的中國青年組成的「盤谷樂團」,寧可批判中共政權而被迫流亡國外,而台灣的「藝人」卻為了趕中國市場,寧可自貶台灣國格去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為「內地」。
走筆至此,看到電視上又播放著林志玲在北京故宮大廟歌唱作秀的鏡頭,我忽然覺得,這位稱呼中國叫「內地」的台灣名模,外表清純,但要她了解卓別林、貝多芬、蕭邦的精神,恐怕有點強人所難吧!(作者李筱峰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,本文同時收錄於www.jimlee.org.tw)
轉載自由電子報 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8/new/may/4/today-o2.htm
2008-05-03
金恒煒專欄/我上台!你閉嘴!
先 有佔絕對多數席次的中國國民黨立院黨團「圍剿」民間團體「公民監督國會聯盟」;在黨團代理書記長謝國樑領軍下,痛批「公督盟」,罪名是「別有用心」!更甚 的是,在黨籍召委陳根德領銜下,通過決議,將「公督盟」列為「不受歡迎」團體,並揚言捉將官去。接著,即將「升官」的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進行校園整肅,透 過「校務會議」,立法限制「專任教師」上「政論性電視節目」,明文要求「事先報備」,並且規定一個月不能超過四次。
馬英九號稱「全面執政」,馬上看到行政與立法兩機構騎到人民頭上!祭出「治亂世用重典」的「黨國」慣伎以箝制言論。黨國回潮,行政權加上立法權配合國民黨重開的法院,往日美好時光倒流,不幸的台灣人民將面臨「後黨國時代」的夢魘。
尤 其出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,臨去秋波的開鍘,痛宰所謂「親綠學者」,是不是未雨綢繆的預先掃除執政的障礙?東吳大學的口碑建立在「開明」與「開放」上;台灣 各大學中藍調學者佔八成五,獨獨東吳大學是異數,屈指算算至少政治系有羅致政、徐永明,英文系有林建隆,德文系有謝志偉,四人長期縱橫在calli-in 節目中揚名立萬,也使東吳大學享有「不虞之譽」的虛名。即將卸任的校長在大選之後要「秋後算帳」,把「校規」當「三木」,一舉封住「異議份子」之口;背後 沒有政治計算?
東吳大學教授上電視節目,不是只一年、兩年,也不是一百四十四天而已,現任北市研考會的前東吳教授盛治仁接受訪問說,他任教 期間經常上電視,但劉兆玄校長從未關注過。要問的是,為什麼獨厚藍而非綠?為什麼馬英九勝出,校長高昇之際出招?設想,黨國沒有拿回政權,劉校長敢冒此大 不韙?更重要的議題是,劉校長嚴禁私立大學老師論政,那麼劉院長是不是更應當嚴禁拿人民納稅錢的公立大學老師「三緘其口」?當了院長是不是更應當力矯其 弊?不然,就是「雙重標準」,目的只在杜「綠色學者」之口!
劉兆玄的無端造作,不僅綠色學者反擊,連藍色學者也期期以為不可。藍通通的台大 教授黃某都看不過去,直指是打壓言論自由,可見已犯了眾怒。劉兆玄接受訪問,拿徐永明當例子,質問「專職教授」有沒有必要上那麼多電視,斷言不是「言論自 由」問題。首先要指出,學校有嚴格評鑑制度,評鑑才是唯一評定「教學品質」的標準,只要評鑑過關,學校對教授的其他自由有置喙空間嗎?劉校長真要「故入人 罪」,至少應當拿出評鑑結果當佐證,才能取信於人!然而,評鑑不及格已構成解聘條件,還需要用這麼彆腳的理由?可見其中有詐。其次,許多教授在課餘替媒體 寫社論、專論、評論,甚至替書店寫小說,是不是也違反「專業教授」之責?更不必說音樂系、法律系、商學系的教授大量的課外業務了!可見用「專業」當藉口全 站不住腳。
至於「損及校譽」更無稽了。為言論自由在校園靜坐抗議的林建隆直指劉兆玄的「乃兆」緋聞事件才是重創校譽。校譽云云果是飾辭。
教 授能不能跨足媒體?與沙特齊名的法國社會學者阿宏(R.Aron)一邊教學一邊當主筆,贏得了「大學裡的新聞記者,新聞界裡的大學教授」的美譽;絕對有過 於上電視節目。重點是,美國「自由之家」二○○七年度新聞自由報告,台灣居全球三十二名,亞洲第一。台灣民主在民進黨執政下大幅攀昇,但馬英九還未就職, 打壓的魔手已經扼住人民咽喉。台灣還有值得驕傲的明天?!(作者為《當代》雜誌總編輯)
轉載自由電子報 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8/new/may/3/today-o6.htm